
21世紀初影響世界的
9件“小事”
FT中文網專題報道

毫無疑問,媒體是受技術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當20年前,門户網站、BBS剛剛走進我們生活的時候,我有預感,未來它將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在今天,一部手機、一部電腦已經能夠幫助我們瞭解這個星球上幾乎全部的信息,而且這一切居然發生得這麼快:“網民”這個詞彙幾乎剛剛誕生,就走入了歷史——因為如今,不上網的人,可能才是異數。
從在報紙上讀新聞,到在網上看新聞,或許是一個不經意間的生活方式的轉變,但其背後是傳媒生態改變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宏大背景,其所帶來的是數字化媒體的興起、社會熱點話題的迅速傳播和消退,以及記者編輯工作方式的巨大轉變。
與之相似,在21世紀最初的這20年,很多領域都與媒體行業一樣,被各種各樣的“小趨勢”而改變。作為全球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觀察者以及促進東西方不同觀點交流討論的平台,英國《金融時報》和FT中文網十多年來持續關注技術創新領域,為290萬精英讀者提供有關創新企業、新興商業模式、投資動態、創業領袖等方面的資訊。此次,我們遍訪知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知名媒體人、看天下前主編林楚方,硅谷投資人、計算機科學家、科技暢銷書作家吳軍,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英國《金融時報》中國新聞主編金奇(James Kynge),倫敦大學學院計算統計與機器學習中心主任John Shawe-Taylor等多名專家學者,推出《21世紀初,影響世界的9件“小事”》這一特別專題,旨在為廣大讀者完整呈現那些被忽視,卻推動社會革命性變革的“小趨勢”,並試圖用這種方式,為技術革新層出不窮的21世紀初,寫下屬於FT的註解。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

當早期人類為了果腹,用摔碎的鋒利石頭劃開動物皮毛的那一刻,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從此有了本質的不同……
當中華民族的先人歷經了長期的耕耘,才發現在水稻快成熟時把水放掉,稻穗上會長出幾十顆稻穀時,人類馴化農作物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為了更精準地找到祈禱的方向,而發明了象限儀和旱羅盤,他們不會想到,鄭和、哥倫布、麥哲倫,其實是站在他們的肩上……
當德國商人布蘭德為了提取黃金,在尿液中意外提取出了白磷,他不但搖身一變成為第一個“化學家”,更為火柴、煙花和化肥的發明,鋪平了道路……
今天的我們想到科技,總會充斥着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等新概念、新提法,但其實,石器、多產水稻、羅盤和白磷,在面世之初就是各自時代最尖端的科技應用,人類的歷史進步,也就是從這一件件“點滴小事”,錘鍊而成。
正如美國西北大學羅伯特戈登教授曾經指出的那樣,很多目前司空見慣的事物原來如此具有革命性。當我們身處創新技術集中爆發的工業4.0時代,回眸本世紀最初的20年,我們不禁發現,那些我們曾經忽視的“小趨勢”,如今已經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生產、生活和交往的方式,而且它們的力量,還將在21世紀繼續蔓延!

1. 給手機裝上攝像頭 (2000年)
2000年,夏普首次給手機裝上攝像頭,但銷量慘淡,畢竟那時,手機都是貼在耳朵上的。十幾年後,它顛覆了手機的模樣,催生了短視頻、美顏、直播等現象級商業模式,也孵化了“自拍成癮”症候羣。

2. 德州石油墓地 (2001年)
七十年前,美國人喬治·米歇爾買下這塊沒出過一滴石油的荒地,他認為,技術的進步終將激活地表幾千米以下的頁岩氣。2001年,水力壓裂技術實現業巖氣規模化開採,引爆了人類能源新革命。

3. 擔保交易 (2003年)
那年,大學生焦振中在淘寶看中一款相機,賣家在日本。當時陌生人交易只敢當面進行。但他發現用“擔保交易”,自己收到貨,賣家才能收錢。他決定賭一把,從此開啓電商爆發,重塑了中國的信任機制。“擔保交易”後更名為“支付寶”。

4. GPS民用 (2005年)
2005年衞星實現全覆蓋後,GPS開始大規模民用。GPS的發明者海蒂·拉瑪還是位知名演員,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被公認為歐洲性感女神。她的發明在今爆發巨大產業鏈價值,甚至將改變人類文明的軌跡。比如進入自動駕駛時代,人類開車上路可能將被視為違法。

5. 三張氣墊牀 (2007年)
那年舊金山舉辦國際設計大會,兩個窮學生靠租三張氣墊牀賺到1000美元,Airbnb由此誕生。如今,共享經濟已席捲全球,“只求使用,不求擁有”,正成為人們新的生活觀。

6. 中本聰論文 (2006年)
從比特幣到Libra,人類的財富觀不再只錨定物質,還錨定人的觀念。2018年,區塊鏈在醫療、司法、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加速落地,未來,區塊鏈可能將像移動支付那樣成為我們的生活日常。

7. 人臉識別 (2010年)
2010年,人臉識別開始普及,人們出門連手機都不用帶了。過門禁、酒店入住、買買買……刷臉就行。互聯網曾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與物直接相連後,我們將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

8. 二維碼 (2011年)
那年日本人騰弘原發明瞭二維碼,但感覺技術含量不高沒申請專利。2011年被一箇中國人申請了,從此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創新的價值,不光看技術含量,還看它能多深遠地嵌入人類社會。

9. 人造肉 (2019年)
2019年,BeyondMeat(人造肉)推出一款人造素食香腸,味道和真香腸幾無差別,但脂肪含量要低43%,還更便宜。作為投資人之一,比爾·蓋茨認為,隨着人口不斷攀升,人類上億年飲食習慣可能從此改寫。